圖說一:張鳳由去年榮譽獎章獲獎人,文壇得獎無數的名家蘇進強(
中國(五四)文藝獎章海外文藝獎散文創作類獎章獎牌。(
2023年五月四日文藝節,中國文藝協會在台北花園大酒店舉辦慶祝盛會及文藝獎章頒獎典禮文藝之夜晚會。表揚在文學藝術領域傑出人物。熱烈祝賀北美名作家、本會會長張鳳榮獲海外文藝獎,實至名歸,文學姊妹們也感到與有榮焉。
獲榮譽文藝獎的蕭蕭、文學評論獎的張雪媃兩位教授與得海外文藝獎的張鳳,代表得獎人致詞。
張鳳曾任職哈佛圖書館編目組25年,主持哈佛中國文化工作坊,曾任北美華文作家協會總會副會長,紐英倫華文作協創會會長見證總會創會。創作風格亦文亦史,主流學界多佳評推薦,也躍登新華書店、世界書局等暢銷書:哈佛問學30年、哈佛問學錄、域外著名華文女作家散文自選集-哈佛采微等哈佛系列,多次入選散文精品、大系,獲華文著述獎文藝創作散文類第一名。
她在文學漢學,學有專精,持續應邀北大台大名校演講上百場。哈佛報刊、國務院網、參考消息、讀書、臺大北大新青年論壇網頁、僑報、央視、兩岸日報等重要媒體皆有評刊。
當天劉國松、履強、陳樹、周玉山、張瑞濱頒獎。她由去年榮譽獎章得主蘇進強-履強頒獎章獎牌,也是老友喜相逢。
張鳳特致感謝給先前得此殊榮的推薦人散文名家蓬丹,與王鼎鈞、趙淑俠、琦君、趙淑敏、喻麗清、吳玲瑤、周芬娜、簡宛、姚嘉為、非馬、周愚、余光中、華嚴、曉風、廖輝英⋯已得過此獎,她表榮幸跟著先進足跡得歷史悠久的獎章,更感受主辦評審對總體海外文創工作者的贊同稱許。虔敬崇仰學習。
她也略述留學密西根州大後隨先生至康乃爾大學和應邀跳槽哈佛大學任職,40年來堅持華文創作,與推動華文發展的艱辛及所遇之福星⋯。她期許與時俱進砥礪前行,繼續嚴謹寫作,以生命餘力己立立人。
筆者獲得她的演講原稿,分享如下:
“諸位崇仰的先進藝文朋友好!我是曾任職哈佛大學圖書館編目組25年的哈佛系列散文文字工作者張鳳,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會長,前北美作協副會長。榮獲早先得此殊榮的散文名家北美蓬丹會長推薦, 跟隨師友王鼎鈞、趙淑俠、琦君、趙淑敏、喻麗清、吳玲瑤、周芬娜、簡宛、姚嘉為、非馬、周愚、夏祖麗、林太乙、彭南林、王潤華等,國內余光中、華嚴、張曉風、朱西寧、蔡文甫、侯孝賢、廖輝英、古蒙仁、隱地、張香華、顏崑陽、小野、保真、履彊、小民、陳義芝、胡有瑞、林黛嫚、許悔之、袁哲生、吳敏顯、林少雯、楊明、吳鈞堯、須文蔚、朱天文、朱天心、楊照、郭強生、楊宗翰⋯榮膺此獎的足跡,在五四獲得歷史悠久的中國文藝協會獎章 海外文藝獎散文創作類,倍感榮幸,能來此虔敬向諸位學習。
感謝貴會王理事長主辦,與評審們對個人及總體華文文創和工作者的贊同與稱許。謹作一簡報:
我於1975年,師大畢業實習後留學,到華人不算多的密西根州大,堅守文史專攻碩士,因兒女一一來到,未及讀博,跟台大畢業的先生黃紹光博士,先應聘康乃爾,核磁共振實驗室主4 年,被挖角邀請跳槽哈佛大學擔任同職及升兼貴重儀器中心主任近40年。嫁雞隨雞輾轉名校,任職在哈佛大學洋人總管的圖書館,唯在業餘浸潤母語文學天地,才算圓成心境。
不顧中年,且文字媒體與作家獨領風騷的狀況已漸式微。毅然投身書寫最熟悉最感動自己的原創,哈佛系列擷取第一手資料,具亦文亦史獨特風格⋯遂得主流學院許多有力迴響,躍登世界書局及新華書店暢銷榜,獲不勝枚舉的轉載 :權威的《新華文摘》自動轉《讀書》拙作等⋯閱讀量很高。飽含思想歷史元素持續應邀名校各城演講20多年北大就6次,台大7 次⋯難以勝數。獲重要媒體報導,哈佛英文校報之一Resource及美國務院網站Share America專述美對全世界外交政策的平台“在美華人系列”、台大等、北大新青年網站、參考消息、美國中文電視、央視華人世界特選跟拍、人民文學、兩岸各大日報⋯皆有評刊。
初始寫作互聯電訊尚未開發,僑居天涯作協還沒創立,寫作全然是單槍匹馬,在雪覆落楓之晨、寒夜孤燈下,難免三更燈火五更雞的辛酸,生活操作都難覓幫手,我曾親侍父母病-尤其母病失智長達13年。堅持自己嚮往的原創書寫,最早被古蒙仁、梅新、胡有瑞、林黛嫚、痖弦、陳義芝、蘇偉貞、田新彬、周勻之、許悔之、周昭翡、蔡素芬、蔡文甫、應平書、封德屏⋯多以書信傳真甚至越洋電話邀稿。及跨過海去的潘耀明、沈昌文、蔡德貴、馬小鶴、李曉路、陳瑞琳、劉荒田、周欣平⋯特別齊邦媛,余英時,林毓生,吳訥孫(鹿橋),葉嘉瑩,柯慶明等教授都以前輩的經驗鼓舞我。台灣文學館李瑞騰館長、中研院單德興、師大林麗月、劉德美、交大張維安、北大歐陽哲生、社科院張重崗、北師大劉孝廷、南京徐興無、劉俊、東南張娟、復旦孫笑俠、徐志嘯、陳思和等位教授,出版界陳雨航、陳素芳、陳先法、張輝、方鵬程等位總編,都以不同形式鼓勵。
哈佛良師益友王德威、杜維明教授作序推薦,並為哈佛課堂參考書,哥大夏志清、耶魯孫康宜教授亦序言,欣喜中研院王汎森副院長,北大副校長何芳川主管人文教學的歷史系主任⋯ 又曾是我從不認識的評論推薦者。均銘感於衷。
將心比心我看風光人物:絕不僅暼浮面的幸運,尤其仰慕師友深層的孤懷幽抱⋯此獎之前曾入選《域外著名華文 女作家散文自選集》跟老師輩美歐亞的張秀亞、聶華苓、趙淑俠、張香華、簡宛、吳玲瑤、夢莉、尤今、林湄只選十本;及原名《世紀(界)華人學者散文大系》與林文月、琦君、余英時、楊牧、許倬雲、張系國、龍應台、蔣勳、董橋等入選;多次選入散文精品、必讀文選⋯;獲海外著述獎散文類第一名;被選全美台聯40風雲人物;資策會部落客獎等都令人振奮,但此次得獎意義更形重大。
筆耕不輟40餘年,進行10 年後,陳若曦老師才創立評審嚴選會員的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從22位而今我帶領會員269位,分住各大洲。1991年我方應符兆祥秘書長、吳玲瑤之請,聯繫耶魯名家鄭愁予等創紐英倫作協分會,由夏志清教授榮退會借來白先勇教授講座,派我主持,共同見證北美作協創立,由我們紐英倫等6個分會發展成24個分會。哈佛李歐梵教授再邀我們創立哈佛中國文化工作坊,接著引領的王德威教授,請托我貫串紐英倫作協主辦百數會議,近30年邀請有300 多位作家學者。
今憂懼新冠抗疫,百年未有的巨變隔離,所幸有新科技網上雲端會議,使形單影隻作者的談文論藝更加無遠弗屆,我多次主持哈金、平路、王鼎鈞、趙淑俠、趙俊邁、周匀之、魏碧洲、趙小蘭与趙錫成、夏祖焯、鄭培凱⋯等主講竟達300-900的閱聽觀眾。病毒起伏中也盡可能趕來報告我們遠隔山海之奮鬥,這種奮鬥是匯通故鄉⋯及全人類孤寂奮鬥的一部分,將永不止息!
全球化理想下,華文豐富了哈佛及北美文化,衍伸充實了宇宙之文化,令寵辱不驚的渺小自我,深慶能有華文創作與推動華文發展的終極關懷。
在艱鉅踐行中,把自由寫作的快樂尋獲。將人類心靈,從不義的殘害下釋放出來,不枉過去體會,今天的頌揚是明天的希望!世上一切都是變動不居,當以終生學習,與時俱進砥礪前行!追溯初心選擇不怕難的途徑,續寫嚴謹打動人心之作品,美人之美!以生命餘力己立立人。不辜負諸位的看重!” (張鳳於哈佛大學)
圖說二:張鳳獲頒中國(五四)文藝獎章 海外文藝獎散文創作類獎章獎牌。(張鳳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