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聞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姚嘉為會長,榮獲61屆五四文藝奬章海外文藝奬散文類,並為三位得獎人致詞代表 特此同慶!恭喜賀喜!
再本會榮譽會員黃娟, 原訂2020 年3 月回台受頒台灣文學界最高榮譽的 21 屆國家文藝獎 ,86歲長居華府的她, 因為新冠疫情,近日由其在台妹妹黃惠信代表受獎。
本會著名會員韓秀Teresa Buczacki 於十一月獲得白宮頒發的2020年度美國總統.國家與社會個人貢獻獎.金獎。
入秋,本會會員得獎者眾。榮獲漢新文學獎散文獲獎有:龔則韞,百草園,顧月華,饒蕾等位。喜得海外華文著述獎:文藝創作散文類第一名有任安蓀,小說類第一名杜湛青-杜杜;新聞寫作評論類第一名胡桃;另外佳作獎有石麗東,顧月華,陳玉琳,周密,呂紅,梓櫻,饒蕾,王曉丹等位。
十分榮幸,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會員喜訊頻傳,諸位姊妹文友紛紛獲得輝煌獎項的殊榮,可喜可賀!這是中美文化界對本會暨所有海外華文文學創作者與耕耘者的肯定和褒揚,謹代表全體會員向您們恭賀致敬並熱烈慶祝!
張鳳副會長執行長暨
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敬賀於2020秋
會長姚嘉為榮獲海外文藝散文獎
中國文藝協會第61屆文藝獎章(五四文藝獎章),於10月24日在台北隆重舉行,本會會長姚嘉為榮獲「海外文藝散文獎」,消息傳來,本會文學姊妹們及廣大海外華文作家圈熱烈致賀,讚其實至名歸,咸感欣喜與振奮。
今年因疫情影響,頒獎典禮從5月4日延到10月24日舉行,由中華民國前副總統吳敦義主持開幕典禮。共有二十六位在文學創作、美術創作、戲劇舞蹈音樂戲曲等類別的傑出文藝人士和貢獻卓越的資深藝文碩彥,分獲文藝獎章和榮譽獎章。過去曾在小說散文新詩類獲獎的作家有王鼎鈞、余光中、琦君、蔡文甫、趙淑俠、趙淑敏、陳義芝……等等,也有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多位文學姊妹會員,過去曾獲不同類別獎項。
現任海外華文女作協會長的姚嘉為,曾任北美華文作家協會副會長暨網站主編、美南寫作協會會長,在海外辛勤筆耕多年,文采斐然,為海外華文文學的推動與發揚長期付出的心力,有目共睹。此次獲得名小說家趙淑俠女士推薦獲獎。姚嘉為畢業於台大外文系、獲有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大眾傳播碩士、休士頓大學電腦碩士。多次獲梁實秋文學獎,包括散文獎、譯文獎第一名及譯詩獎,北美華文作家協會散文獎第一名,中央日報海外散文獎,多次獲僑聯總會華文著述散文獎。著有《越界後,眾聲喧嘩》、《在寫作中還鄉》、《湖畔秋深了》、《深情不留白》、《放風箏的手》、《教養兒女的藝術》、《愛冒險的酷文豪》、《會走動的百科全書》、《震撼舞台的人》,主編《我在我城—第二故鄉寫作》、《縱橫北美—從花果飄零到落地生根》、《亦俠亦狂一書生—夏志清先生紀念文集》、《曖曖內含光—喻麗清紀念文集》。
本次大會安排隱地(榮譽獎章詩歌獎)、朱國珍(小說獎) 和姚嘉為 (海外文藝散文獎) 代表26位得獎人致詞。以下是姚會長的致詞內容。
「我是姚嘉為,住在美國德州休士頓,久仰中國文藝協會歷史悠久,推廣文藝與教育,對文壇貢獻良多。六十年來,頒發中國文藝獎章,獎勵藝文工作者,名家如雲。
感謝名小說家趙淑俠女士的推薦,很榮幸獲得第61屆中國文藝獎章海外文藝獎散文類,這是中國文藝協會對所有海外華文文學創作者與工作者的肯定。
七十年代我出國留學,經歷文化震驚,價值觀衝擊,體會鄉愁的滋味。完成學業後,成家立業,進入主流職場工作,生活安頓後,像許多海外寫作者一樣,開始業餘寫作抒懷。
七十年代末期,台港報業在北美創辦報紙。海外報紙副刊,如聯合報系北美 《世界日報》,鼓勵讀者提筆寫作,成為孕育海外作家的搖籃。我在世界日報和國內報紙副刊發表文章,結集出版三本散文集。主題聚焦於海外安身立命,親情與鄉愁,他鄉生活見聞感悟。獲得梁實秋文學獎及中央日報海外散文獎。
九十年代初,寫作團體在北美各地成立,日趨蓬勃,我關注海外華文文學發展,開始深入專訪北美名家,並參與海外華文文壇工作。
專訪北美名家包括白先勇、王鼎鈞、於梨華、施叔青、哈金,等二十五位名家,發現他們都有深濃的文化鄉愁,結集出版兩本專訪集《在寫作中還鄉》及《越界後,眾聲喧嘩》。
我參與海外華文文壇工作,在海外與國內搭建平台,從海外發聲。2012至2016年擔任北美華文作家協會副會長,創立網站,主編文學雙月刊,將北美作家作品傳送到兩岸三地。
2018年主辦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雙年會,與台灣師範大學和東華大學在國家圖書館合辦「全球華文作家論壇」,由海外女作家現身說法,與台灣學者,出版社總編輯同台討論海外華文文學—第二故鄉寫作,會後走訪大學,與青年學子舉行「生活在他鄉」座談。
居住海外大半生,漸漸融入當地,他鄉成為第二故鄉,退休後成為台灣,美國間的候鳥族,寫作題材更寬廣,視角更多元。當年一步跨出,在寫作中還鄉。」
(李秀臻寫於紐約長島)
本會榮譽會員黃娟喜獲21屆國家文藝獎
原訂2020年3月舉行頒獎典禮的21屆國家文藝獎 ,由本會常青榮譽會員華府的小說家,86歲資深的黃娟獲得這個代表台灣文學界最高榮譽的國家文藝獎文學類獎,她告知得獎感言:「寫作是一條寂寞的路,尤其在海外,我們不知道讀者在哪裡,也不知道哪個編輯會採用你的稿,但有感而發,尤其是自認為使命之作,就要勇敢地寫下去…總有一天會遇到知音,願與文友共勉之!」
第21屆「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早在2019年12月就已經公布得獎人。國家文藝獎,日前在台灣新北市淡水,舉行總統出席的頒獎典禮,黃娟由其7位姐妹中的三妹黃惠信代表,由詩人李魁賢手中接過這一榮譽;主辦方指黃娟得獎是因「她的創作就題材的開創性,表現手法的獨特性上,都是台灣文學史中,不容忽略的聲音,從日治時代到移民經驗,從女性自覺到民族歷史,她一直默默耕耘,堅持自己的路,展現了純粹時刻的藝術特質,極具代表性!」。
本名黃瑞娟的黃娟是桃園楊梅客家人,1934年出生於新竹市,後遷居台北,先後畢業於新竹女中初中部、台北女子師範學校,曾任中小學教師;她1960年代開始小說創作,至今共出版17本書,她近60年的文學創作,善於觀察細微的人生,並能捕捉時代的脈動,特別是女性的生命處境;1968年赴美國康州僑居,1985年舉家遷居大華府地區後,活躍於文壇多年,與她闔府及其妹妹弟弟都在年輕時就有機緣熟識。
黃娟姊告訴過我:她很小就喜歡文學,上學前就已經看過不少兒童讀物。小學一年級時,以日文寫的第一篇作文〈遠足〉,即由級任老師在課堂上朗誦。作文成績始終是全班之冠。
從日文轉換到中文的痛苦過程,似乎很快就渡過了。她長保日文能力,不但未減退,反而隨著年齡而增長,歸功於她同時閱讀中、日文小說的緣故。
不過她並沒有很早就從事寫作和投稿,不知怎麼的心中有一種恐懼,不敢投入嘔心瀝血的寫作生涯。
第一次閱讀了鍾理和作品而深受感動,不僅她在任職的學校大力推荐該書,還不知不覺地坐下來寫出了自己心中孕育多時的故事。
她的處女作〈蓓蕾〉於1961年寫成。筆名也是由鍾肇政先生代取。小說不久即刊登在林海音女士主編的《聯合副刊》。就這樣子走上了文壇,翌年並得到了「台北市西區扶輪社文學獎」。
葉石濤先生曾於一九六九年《台灣日報》評說:「黃娟針對婦女一些任人欺凌的苦楚,採取多角的觀察和分析,完成了這一代本省婦女逼眞的寫照。」 鍾肇政先生寫過這樣的文字評她:「善寫兒女情態,對綺華女性的心理把握,注重活潑健康的色彩,鄙視時下病態之美。」
彭瑞金先生在《文學界》評論:「黃娟以女性婉約、細腻的筆,勾劃出台美人深廣世界的困境,驗證了她的文學具有觀察人生、分析人生和生活化的特質。」
《邂逅》《世紀的病人》出版後,又一九九二年由「前衛」出版的短篇小說集《山腰的雲》,作品收輯了一九八八到一九九一的作品。再出版的長篇小說《婚變》(十二萬字),以「海外婚變故事」爲題材。
來美後寫作多寫台灣美籍人士的拼搏,她的《故鄉來的親人》等小說刻劃了朋友真實事蹟,貫串成一部緊湊的小說,反映友人內心的感受。
她擔任過北美台灣文學硏究會會長。1988年獲吳濁流文學獎,1999年獲吳三連文藝獎。早期出名著作有作品《愛莎岡的女孩》《啞婚》等等、長篇小說《虹虹的世界》《婚變》膾炙人口。其中《楊梅三部曲》「歷史的腳印」「寒蟬」與「落土蕃薯」為最具代表性作品。
以七十萬字描寫故鄉為最具代表性作品,十足展現了女性觀察的細膩。
大家均為蓄積深厚作家黃娟的獲獎而雀躍歡欣!
(張鳳寫於哈佛大學)
本會著名會員韓秀Teresa Buczacki 榮獲得白宮總統獎
著名本會會員韓秀Teresa Buczacki 於11月獲得白宮頒發的2020年度美國總統.國家與社會個人貢獻獎.金獎。
當我們姊妹文友向她賀喜,她即感謝我們的去信。
她感謝吳玲瑤老友這樣的熱心,轉發回信和短篇小說〈娃娃屋〉。感謝陳玉琳轉發她的獲獎訊息。回信:
「看著你們的Line,真是感動。更高興的是,你關心我的寫作,寫作比獎項重要。
事先全無徵兆,十一月一日,週日,我在書房忙,忽接白宮幕僚來電,下午一點鐘,「要送個東西給你」。
我高興,因為數月來,還沒有客人走進家門。
客人準時抵達,進門摘下口罩,送上已經裱好的獎狀、獎章和一頂白宮的棒球帽,出示手機上總統為這份獎項簽名的照片,並要我手捧獎狀拍照以便存檔,完成授獎手續。於是有這麼一張照片可以寄給你。工作結束,我請客人在書房外的陽光屋喝茶,閒話家常,原來,來客是我的讀者,我的書,收得很全......。輕鬆而平凡的故事。」
原名Teresa Buczacki 的韓秀,熟知卅多年,每往華府總常相見,曾帶我去探老作家,也細緻地告訴我:她出生於紐約市,在台海兩岸居住過37年。現定居美東華盛頓近郊北維州維也納小鎮,讀書、寫作,時不時歡喜遊走在世界各地的書展、書店、博物館、畫廊。
曾經任教於美國國務院外交學院、約翰‧霍普金斯國際關係研究所。
一九八三年開始華文文學寫作,為海內外華文報刊撰寫近四十個專欄。至今,為美國《漢新月刊》撰寫的書介專欄已經是第十四年。
出版長篇小說《亞果號的返航》(《折射》之新版)、《團扇》、《多餘的人》,短篇小說集《倘若時間樂意善待我》、《長日將盡—我的北京故事》、《親戚》,散文集《雪落哈德遜河》、《尋回失落的美感》、《文學的滋味》,文林憶述《尚未塵封的過往》,書話《翻動書頁的聲音》、《永遠的情人—46篇藏書札記》,藝術家傳記《林布蘭特》、《塞尚》、《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巴洛克藝術第一人—卡拉瓦喬》等四十餘種。《折射》與《多餘的人》出版了英文版。
二0二0年底到二0二一年初,將出版藝術家傳記《神的兒子—埃爾.格雷考》(台北三民書局)、書話《喜歡,是一粒種籽》(台北三民書局)、散文集《風景線上那一抹鮮亮的紅》(台北聯經)。
韓秀表示:“總統獎肯定了我三十八年的文字耕耘,總統獎也激勵我繼續前行、持續耕耘。如果,有生之年能夠活一天寫作一天,便是最大的幸福。天災人禍不斷,人類活得艱難。但每個人心中或強盛或微弱總是有著一朵光焰的。人們也需要來自他方的光焰照亮自己,照亮腳下的路。身為文學寫作人,我一直在發現光焰、呵護之、歌詠之、傳播之。期盼來自東西南北的光焰能夠驅散黑暗,引領光明,帶來更多理解、更多溫暖、更多希望。與文學姊妹們共勉。感謝文學姊妹們的關心、愛護與支持。”
謹代表全體會員向她恭賀致敬並熱烈慶祝!
(張鳳寫於哈佛大學)